大健康企业走访笔记1:拜访人康,我看到大健康产业的下半场
上周,我从北京到石家庄专程去拜访了人康集团的董事长徐波总。晚上7点到公司,就在他们的会议室里,整整聊了三个小时,相互启发非常尽兴非常高效。
第二天,我又抽空去了他们的一家门店。店面不大,但人来人往,老人们三三两两进出,店长忙得满头大汗,却始终带着笑容。
坦白讲,这一程我心里挺触动的:人康的模式,其实改变了很多普通人的生活。
但如果只停留在“感动”,那就太肤浅了。我想聊聊背后的逻辑:为什么人康能穿越周期?他们的打法对大健康的创业者有哪些启发?
一、创始人的基因,就是企业的天花板
很多人说,一个行业能不能做长久,要看赛道。但这次和创始人聊,我更强烈地感受到:一个公司能走多远,取决于创始人的基因。
人康的创始人徐总,是医院院长出身。
医生创业,跟商人创业,本质不同。商人更多想的是套利效率,而医生的逻辑是——只要对患者有用,慢一点没关系,但要可持续。
这决定了人康一开始就没有“快钱”基因。
其实我观察大健康产业这十几年,经历过几个典型周期:
l 保健品乱象时期:夸大宣传、电视购物。
l 快消逻辑时期:广告轰炸、渠道为王。
l 资本驱动时期:追求规模、快速扩张。
l 互联网玩法时期:私域、直播、社群。
很多企业都死在了周期里:因为一旦玩法变了,基因不对,就彻底掉队。
人康为什么能穿越?因为他们从一开始,就立足于“长期创造客户价值”。这其实就是企业战略的第一性原理。
二、规模,不是结果,而是唯一解
创始人反复讲一句话:“好且不贵”。
听上去朴素,但它背后是一个残酷的逻辑:大健康行业,最终一定是规模游戏。
为什么?
l 研发需要持续投入,如果没规模,研发就是空谈。
l 渠道需要覆盖广,如果没规模,边际成本高得吓人。
l 品牌需要信任背书,如果没规模,用户不会复购十几年。
很多企业死在了“想做品牌、又想赚快钱”的摇摆里。而人康的选择,是一开始就下定决心走规模化。
这就是为什么他们能做到年销十亿。
我的认知是:在大健康这种长周期行业,规模不是结果,而是唯一的活法。其实最近我走访的远方好物、惠买健康等都说明了这个点。
三、陪伴=线下私域,改变的是人的生活方式
第二天我去看他们的门店,心里那个触动很大。
很多老人进来,其实不是为了买东西,而是为了“被关心”:测个血压,跟店长聊几句,再顺手买点产品。
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,陪伴就是最大的产品。
很多人理解私域,都是微信群、社群、SCRM系统。但对老人群体而言,他们的“私域”就是那个门店,就是那个每天能打招呼的店长。
而且,老龄化社会正在加速,陪伴需求会越来越大。谁能在这块做到极致,谁就能获得用户的终身价值。
这也是人康真正的护城河。不是价格,不是广告,而是长期陪伴的确定性。
四、线下门店的战争要打响了
但这种模式也不是没人学。
现在很多私域操盘手、直播团队,已经杀到线下健康门店。他们的打法是:
l 靠肉蛋奶亏本引流;
l 通过高毛利营养品盈利;
l 快速复制门店,规模扩张。
说白了,就是把互联网的逻辑搬到线下。
问题是,这样的打法,能不能撑得住?
我的判断是:短期有效,长期很难。因为最终还是要看谁有独家产品、有核心科技。流量打法永远是战术,产品才是战略。
我看过很多互联网的战争,短期的战役有输赢,但长期一定是更好的产品,更深的护城河才能取胜。未来线下健康门店的战争才刚刚开始,我们拭目以待。
五、AI不是锦上添花,而是底层重构
聊到AI的时候,我原本以为创始人会讲些趋势性的空话。
没想到,人康是真投了钱,真在落地。
比如,他们用AI给用户分层,根据购买频次和金额推红包,光这一项就节省了上千万营销成本。
更狠的是,他们自己搞了一个短视频平台,用户刷视频能攒积分,再用积分换产品。
这已经不是“营销小工具”,而是在重构用户行为。
我一直觉得AI+大健康是个特别好的赛道,我们也是正在这个赛道努力哈哈。因为:
l 对企业:AI让营销更精准,成本更可控。
l 对用户:AI让服务更个性化,体验更沉浸。
l 对行业:AI会倒逼整个产业链升级,不会玩AI的企业,将来没有生存空间。
这就是产业升级的临界点。新的机会永远是跟着变化来的,AI就是当前市场最大的技术变量,谁先率先拥抱AI,谁就有进入下一场竞争的门票。
六、大健康的下半场
聊完之后,我心里一直在想:大健康的下半场,究竟会怎么打?
我的判断是,未来会形成“三个层级”:
1. 初心层:谁能真正为用户创造长期价值,谁能活下来。
2. 规模层:谁能率先跑出规模效应,谁能穿越周期。
3. 科技层:谁能率先用AI重构模式,谁能定义行业下半场。
我觉得人康把这三点结合得挺好,这也是为什么他们能跑到今天,还在往前跑。
当然最后,我还是想说,我们天天在朋友圈、在PPT里谈战略、谈流量、谈ROI,但最后,决定企业生死的,还是那个普通人,愿不愿意十年如一日地相信你。
大健康的生意,不是卖一瓶瓶产品,而是卖“安心”“陪伴”和“长期信任”。而AI和规模,只是让这种信任更高效、更可持续。
所以我觉得,真正的做好大健康一定不是在做一门生意,而是在做一件“跟时间做朋友”的事。
兄弟们,你们怎么看?未来大健康的竞争,会卷在流量打法里,还是会回归产品和科技?欢迎在评论区聊聊。